“她”已不再是柔弱的代名词,而是担当有为、冲锋陷阵、全国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技术支撑的“顶梁柱”。这就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农村供水室,一支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铁打“娘子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农村供水室合影
自从2016年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水科院农村供水室8位同志默默坚守,在农村供水水质净化消毒、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化、信息化与自动化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规划设计方面全力把关,在脱贫攻坚标准制定、评价体系建立、暗访核查、技术帮扶、分片包干、现场督战等方面敢于担当。
百处工程调研,首次提出了农村饮水安全评价体系
在全国选择100处农村供水工程进行调研,研究提出了农村饮水安全技术评价体系,科学回答三个“能不能”(农村人口能不能喝上放心水,农村供水工程能不能正常运行,工程运行能不能长期可持续)。
农村供水室技术领头人——邬晓梅主任
水科院农村供水室团队成立调研组研究调研方案。室主任邬晓梅带领的调研小组是条件最为艰苦的新疆,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大雪封山,为按时完成调研任务,大家用肩拉、用手推,最后借助当地村民的马匹和绳索,才成功脱险,回程时已是深夜。类似的场景对于频繁深入农村、足迹踏遍全国农村的她们来说,如同“家常便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百处工程调研取得了圆满成功,供水室通过全面深入调研掌握了农村供水现状需求第一手资料,并建立了科学实用的农村供水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这也为全国农村供水大规模暗访结果分析提供了技术依据。
主编评价准则,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唯一评价依据
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伊始,如何科学评价农村人口尤其是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状况,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命题。2004版《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年代较久,需要新制定一套符合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实际的评价准则。
2017年底,供水室在全国开展了广泛调研,征求了水利、卫生健康、扶贫等部门意见,邀请23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省份的水利厅参与编制,如期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的编制,于2018年6月发布实施。《准则》得到水利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文采信,作为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评价和验收销号的唯一依据。其中的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供水工程作出了各项指标的科学评价标准和方法,为打赢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一把准确、实用、科学的量尺。
《准则》可谓是“指挥棒”,为各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科学引导并提供了依据。2018年以来,水利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各地依据《准则》从数千万农村贫困人口中精准识别了104.3万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贫困人口,为建立到村到户台账、按月调度、挂图作战、挂牌督战等重要决策部署提供了标准依据。
破解水质难题,为全面解决氟超标苦咸水问题贡献智慧
解决氟超标、苦咸水问题事关农村居民健康福祉,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在2020年底前全面解决。
供水室又一次重任扛在肩,提出了“首选合格水源置换、优选集中处理工艺、建设单村供水小站、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的科学改水技术路线。研究编制了《饮水型氟超标改水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苦咸水改水实施方案编制大纲》、《饮用水除氟技术指南》、《苦咸水改水技术要点》,形成《农村供水水质保障提升方案》。田学斌副部长主持召开部长专题办公会审议原则通过,在各地广泛推广应用。
2020年初,供水室全员出动,牵头分片包干联系内蒙古、陕西、吉林、河南等4省(区)苦咸水改水工作,指导县级苦咸水改水实施方案编制、督导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成立微信群进行技术咨询,培训4省(区)60个县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
经过艰苦努力,截至2020年底,高氟水、苦咸水改水工作全面完成,供水室科技助力解决了975万饮水型氟超标人口和120万苦咸水人口,让农村居民在2020年底前告别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家用除氟装置
完善水价机制,为促进工程长效运行奉献力量
建立合理的水价水费机制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但是农村供水工程点多量大面广,如何结合实际、分类合理测算农村供水成本是很难的事情,为解决这一难题,供水室查阅资料、深入实地调研,主编完成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供水成本测算导则》(T/JSGS001—2020)。《导则》结合农村供水实际,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供水工程,分析了供水成本的构成及测算,明确了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多种定价方式,全面覆盖了农村供水工程的各种水费收缴模式。
该标准经水利部采信后,为全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供水成本测算提供了技术依据,有力助推全国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促进了工程正常运行。
忙到夜里的宋卫坤高工在贵州省调研贫困户饮水安全情况
踏遍千村万户,脱贫攻坚路上挥洒青春和汗水
为深入了解,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19年以来,供水室先后组织200多人次暗访调研了西藏、新疆、陕西、贵州、内蒙古、浙江、广西等省区的19个县210个村642户的饮用水状况,勘察工程202处。
暗访调研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期间,从早到晚再到深夜,200多万条数据反复核对、整理、确认与分析,连续加班一个多月从未休息。“记得有一次,当得知领导对分析结果不满意时,大家情绪瞬间崩溃了”李晓琴回忆说,“最后,农水水电司供水处胡孟处长安慰大家,带着我们一起补充完善,最后报出的分析结果得到领导的高度肯定。回想那段奋斗的岁月,真是值得铭记和回味”。
吕育锋博士在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贫困户家中暗访调研
供水室是一个女性成员为主的团队,但是谁说女子不如男,在工作面前,她们付出了更多,从没有降低工作标准,面对各种艰辛,“铿锵玫瑰”们独自默默坚守,在农村饮水安全科技攻关和脱贫攻坚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
供水室在农村供水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奖无数,对于供水室的每个成员来说,通过自己的工作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带进水厂和千家万户,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就是她们从事农村供水科研工作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