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0日,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召开了国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大型灌区节水技术及设备研究与示范”课题2“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标准化技术模式及设备”中期检查会。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处长李树辉、水利部国科司调研员姜谋余,项目专家组成员水利部农水司原司长冯广志教高、水利部农水司原司长李代鑫教高、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原总工赵竞成教高、水利所所长许迪教高和副所长李益农教高应邀出席,课题负责人、研究团队负责人和部分科研骨干参加了会议。项目负责人李益农教高介绍了中期检查会的意义,并在会议结束时进行了课题下一步工作的安排要求,课题负责人李久生研究员介绍了课题的总体实施情况,各团队负责人重点汇报了所承担研究内容的完成情况及主要技术成果。项目专家组对技术方案和成果进行了咨询和研讨,提出了宝贵建议。
经过两年多的课题实施,课题已初步完成移动式多功能恒压灌溉施肥机、集约化农田微灌分布式精确施肥施药产品、喷灌施肥装置、微灌系统水质过滤净化设备等4套;完成适用于不同灌溉技术和水源特征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模式6套;在不同地区开展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模式的示范和应用。同时,通过课题的实施,课题研究团队已申报国家专利15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件,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1件,发表科技论文19篇,向国外发表9篇;出版科技著作1部,同时还培养了多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一批研究生。总体来看,课题各任务指标完成率已达到60%以上,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专家组针对课题目前执行情况,针对每一个研究团队都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1)各个研究团队都要进一步凝练研究成果,提高课题研究结论的适用性;(2)进一步改进节水灌溉设备使用性能,并探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模式的机理;(3)从农民的应用角度出发,进一步优化目前已提出的集约化农田多目标灌溉控制决策系统;(4)减少节水灌溉技术适应性评价方法中主观性指标数量,并分区研究节水灌溉技术模式适应性。
在对各团队技术报告咨询和研讨后,项目负责人李益农教高对下一步工作安排提出了如下要求:(1)进一步梳理每个课题的研究内容与进展;(2)成果的考核与应用需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3)示范区的建立、选点和展示内容要协调;(4)吸收专家好的建议,做好下一步工作;(5)课题成果、亮点的集成与凝练,谋划标志性成果的框架;成果适用性要充分考虑。
会议现场